本笔记摘抄整理自2024年注册会计师《会计》官方教材,以及东奥会计在线张志凤老师的讲义。
【注意】绿字部分为补充内容或搜索了其他网络资料后的个人理解,无相关依据,可能有误,仅供参考。
1、存货的确认
1.1 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1.2 存货的内容
1.2.1 原材料
包括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1.2.2 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
① 在产品:尚在加工/加工完毕但尚未检验/检验完毕但尚未入库。
② 半成品:已入半成品库,但仍需进一步加工为产成品。
③ 产成品:生产完毕并验收入库,可以对外销售。
④ 商品:商品流通企业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已验收入库。
1.2.3 周转材料
指能够多次使用,但不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材料,如包装物、各种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容器等低值易耗品和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
1.2.4 其他注意点
① 为各项工程准备的工程物资不属于存货,而是列入在建工程。
② 包括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已入库没发票、有发票没入库的均属于存货)。
③ 接受来料的代制代修品,验收入库后视同产成品(只计算加工花费的材料、人工费等,不算来料价值)。
④ 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入用于建造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属于存货(在建也计入开发成本且不摊销)。
⑤ 委托加工物资,以及以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的商品等属于企业的存货。
⑥ 受托代销品不确认为存货,填列“存货”项目时“受托代销商品”与“受托代销商品款”抵销。
⑦ 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不属于存货,未取得商品时作为预付账款,取得时计入销售费用。
2、存货的初始计量
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三个组成部分。
不计入成本的费用:①非正常消耗(如超定额的废品损失、自然灾害损失);②入库后的仓储费用(生产阶段必须的仓储费用计入,如酒类产品为达标发生的仓储费)。
企业在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法或售价金额法核算的存货成本,实质上也是存货的实际成本。比如,采用计划成本法,通过“材料成本差异”或“产品成本差异”科目将材料或产成品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采用售价金额法,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将商品的售价调整为实际成本(进价)。
2.1 外购的存货
企业外购的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和商品。外购存货的成本即存货的采购成本,指企业物资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相关支出,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① 购买价款:购入材料或商品的发票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② 相关税费:购买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以及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税费。
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计入存货成本;一般纳税人可抵扣的不计入,不能抵扣的计入。
③ 其他相关费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商品流通企业三种方式:①和一般企业一样直接计入采购成本;②先归集,期末根据销货比例分摊;③金额较小的可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
2.2 加工取得的存货
企业通过进一步加工取得的存货,主要包括产成品、在产品、半成品、委托加工物资等。
产品成本包括采购成本(直接材料)和加工成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某些存货还包括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如可直接认定的产品设计费用等。
制造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车间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季节性和修理期间停工损失等。
2.3 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
2.3.1 投资者投入
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按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2.3.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
取得成本按各自规定确定,但是后续计量和披露按存货规定执行。
2.3.3 盘盈
盘盈的存货按重置成本入账,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报批后冲减当期管理费用。
2.3.4 通过劳务取得
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成本为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
3、发出存货的计量
3.1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
3.1.1 先进先出法
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物价下降时,则会低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
优点:理解简单,可以随时结转成本。
缺点:收发业务较多且单价不稳定时,工作量较大(不建议手工处理,信息化处理的话不影响)。
3.1.2 移动加权平均法
优点:使管理层及时了解存货成本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
缺点: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位成本,收发货较频繁时工作量较大(不建议手工处理,信息化处理的话不影响)。
3.1.3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优点:计算简单,成本的分摊比较折中。
缺点:只在月末计算一次,及时性较差,不利于存货的日常管理和控制。
3.1.4 个别计价法
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适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条件下,大批的存货都可以采用该方法进行计算。
优点:成本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
缺点:收发货较频繁时工作量较大(不建议手工处理,信息化处理的话不影响)。
甲公司库存A产成品的月初数量为1000台,月初账面余额为8000万元;A在产品的月初数量为400台,月初账面余额为600万元。当月为生产A产品耗用原材料、发生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共计15400万元,其中包括因台风灾害而发生的停工损失300万元。当月,甲公司完成生产并入库A产成品2000台,销售A产成品2400台。当月末甲公司库存A产成品数量为600台,无在产品。甲公司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
A产成品的成本=(8000+600+15400-300)/(1000+2000)=7.9 |
3.2 存货成本的结转
3.2.1 销售商品
确认主营业务收入时,把商品成本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同时结转存货跌价准备至主营业务成本。
3.2.2 销售材料
确认其他业务收入时,把材料成本结转至其他业务成本,同时结转存货跌价准备至其他业务成本。
只有直接销售的材料才转入其他业务成本,投入生产的材料计入产成品成本了。
3.2.3 包装物
① 生产领用计入生产成本(低值易耗品计入制造费用)
② 出租或随产品出售单独计价计入其他业务成本,出借或随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计入销售费用
③ 出租或出借的包装物报废的残料价值冲减其他业务成本或销售费用
④ 出租或出借的押金没收时视为销售材料,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如有消费税计入税金及附加)
4、期末存货的计量
4.1 存货的期末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说明存货未来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低于账面成本,不能带来利益的部分不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需要扣除,计入损益,否则就是高估资产,不符合谨慎性的要求。
4.2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4.2.1 可变现净值的含义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这里的销售费用还包括将在销售过程中必须发生的其他成本,如销售门店发生的水电、摊销等费用。
4.2.2 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的因素
① 应当以取得确凿证据为基础(原始凭证、生产成本资料、产品市场价格信息等)
② 应当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
例如直接用于出售的材料和用于生产加工的材料,计算公式不同,直接出售的不扣除将要发生的成本。
③ 应当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的影响
只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就存在的情况。比如一个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以100万的售价为基础计算可变现净值,在资产负债表日到报表批准报出期间,售价上涨到150万。如果导致售价上涨的因素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才出现的,则不需要考虑。如果上涨的因素在资产负债表日就存在,只是当时没有考虑到,现在进一步证实了,就需要考虑。
2016年12月31日持有乙原材料200吨,单位成本20万/吨。每吨可加工成丙产品一件,售价21.2万,加工费2.6万/件。报表批准报出前几天丙产品涨价至21.7元/件。
2016年12月31日取得的售价21.2万是合理估计,而不是会计差错,不属于日后调整事项。 2016年12月31日计算可变现净值时以21.2万为计算基础,计提减值准备280万。 |
4.2.3 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公式
① 有合同的产品=产品合同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② 无合同的产品=产品市场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③ 用于生产有合同的产品的原材料=产品合同价-继续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和税费
④ 用于生产无合同的产品的原材料=产品市场价-继续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和税费
⑤ 直接出售的有销售合同的原材料=原材料合同价-销售费用和税费
⑥ 直接出售的无销售合同的原材料=原材料市场价-销售费用和税费
2021年11月18日,甲公司与华山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约定于2022年2月1日向华山公司销售某类机器1000台,每台售价1.5万元(不含增值税)。2021年12月31日,公司库存该类机器1300台,每台成本1.4万元。2021年资产负债表日该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3万元(不含增值税),预计销售税费为每台0.05万元。
有合同部分可变现净值=(1.5-0.05)×1000=1450>1400,未发生减值 无合同部分可变现净值=(1.3-0.05)×300=375<420,计提跌价准备45万元 资产负债表“存货”中列示的金额=1400+375=1775 |
甲公司2020年12月31日库存配件100套,每套账面成本为12万元,市场价格为10万元。该批配件可用于加工100件A产品,将每套配件加工成A产品尚需投入17万元。A产品2020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件28.7万元,估计销售过程中每件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1.2万元。
配件是用于生产A产品的,所以应先计算A产品是否减值。 单件A产品的成本=12+17=29,可变现净值=28.7-1.2=27.5,A产品减值。 单件配件可变现净值=28.7-17-1.2=10.5,应计提跌价准备=12-10.5=1.5 计算产品和原材料可变现净值的公式不同,对于产品来说从原材料开始加工尚需投入的成本不需要扣除,该成本属于产品本身的成本。 |
4.3 存货跌价准备
4.3.1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将每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逐一进行比较,按较低者计量存货,并且按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4.3.2 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企业应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条件是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而不是在当期造成存货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其他影响因素。转回的金额不得超过以前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有影响因素和金额两种限制,不是按可变现净值直接转回。
4.3.3 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存货销售或转出(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时,将存货跌价准备结转至对应的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转回时,同时转回资产减值损失。但是存货跌价准备结转时,冲减的是成本科目,不用转回资产减值损失。
5、存货的清查盘点
5.1 盘盈
5.2 盘亏